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 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丨督促稳就业保民生

“逆生长”市长丢“官帽” 为什么说他不冤?

发布时间:2016-05-31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小[ ]

  湖北安陆80后市长候选人洪永旺,因年龄造假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调离现工作岗位。向党和国家隐瞒本人真实情况,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搞搞“小动作”,充其量也只是“小错误”,殊不知,这其实是典型的欺骗组织、对党不忠。

  原标题:【央视评论】“逆生长”市长丢“官帽” 为什么说他不冤?

  湖北安陆80后市长候选人洪永旺,因年龄造假问题被举报”一事近期在网络热议。27日,孝感市委宣传部通报,洪永旺因个人事项报告不实被中止任用程序,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调离现工作岗位。

  干部档案记载了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修改三龄(年龄、工龄、党龄),篡改两历(学历和工作经历),骗取干部身份几乎成了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公开的秘密”。

  官员的秘密:为何热衷改档案?

  为了升官或者延长在任时间,有些官员“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甚至改出了2岁入读小学、初中没毕业就参加工作的笑话。如此大批量的官员用档案造假为升迁扫清障碍,是哪里出了问题?

  “干部年轻化”在一些地方实践中走了样

  近几年,我国官员任职和提拔鼓励“年轻化”,原本是想打破论资排辈、促进人才成长。但是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走了样,突出表现在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一刀切等现象。

  譬如,有的地方过了35岁就不能再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过了40岁就不能再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过了50岁不能提拔为处级干部;55岁以后不能提拔为司局级干部;科处级干部50岁要退居二线……

  由于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存在,很多干部为争取提拔、延长任期,往往不择手段将年龄改小,有的干部甚至能将档案涂改“年轻10岁”。

  充当“学者型官员”学历越填越高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其中第八条第四款明确提出,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因此不少干部为了“贴金”,充当“学者型官员”去读在职硕士、博士,自己读不下来就花钱买文凭、改档案的也比比皆是。

  谁能“翻新”干部人事档案?

  一般来说,个人档案由人事单位封闭保管,个人不得擅自持有。然而,一些人却利用档案管理中的漏洞,或者利用档案在自己手中保管的空当期和异地求职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对个人经历来了个彻底“翻新”。

  档案必须符合前后逻辑,因此,档案造假并不是简单的某一环节的造假,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是造假者工作过的单位和涉及档案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全部打通。在造假过程中,可恶的不仅仅是造假者,还有那些拿着公权谋私利、行方便的人。若非他们沆瀣一气,想要在档案中加塞、撤销某些材料,并把虚假的年龄、工作经历等通过组织认定合法化,恐怕也难以实现。

  央视评论:

  向党和国家隐瞒本人真实情况,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搞搞“小动作”,充其量也只是“小错误”,殊不知,这其实是典型的欺骗组织、对党不忠。

  档案造假的危害性,在于扰乱了正常的选人用人机制

  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具有相当的主观恶意,往往是为了牟取行政事业编制,或在上学、就业、工作调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退休年龄等方面谋取利益,这种行为的目的是欺骗组织,影响了党组织对个人真实情况的了解和判断,扰乱了正常的选人用人机制。

  造假者动嘴皮子、走点门子,就轻而易举“改头换面”,获得提拔,而许多有能力有才华、苦干实干的干部却依旧“原地踏步”,得不到应有的肯定。“造假骗官”者,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心,反而将官位作为权力的“跳板”,其提拔升迁的速度越快,对党的事业以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危害就越严重。

  将背景“洗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公务员为了晋升造假,形成了其仕途的原罪,这个负担他要背很多年。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退休也解脱不了,随时可能被揭穿,被打回原形。试想,在背负原罪的心理阴影下,一个公务员能有天下为公的阳光心态吗?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

  干部档案造假是严重失信的行为,于私于公毫无益处。党员干部成长提拔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真才实学,仅靠弄虚作假,只能贪得一时之利。唯有勤勉尽责,才能获得组织认可,群众点赞。

  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杜绝造假的长效之法

  干部档案造假事件频发,是对中国规定不甚严密的《档案法》、实际运作中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档案管理的讽刺——即使造假行为被曝光,相关人员受到的也只是批评、记过等“无关痛痒”的处分。“收益高,风险小”,如此一来,造假之风便甚嚣尘上。

  要从源头上遏制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必须探索实施数据化管理,减少档案管理过程中,人为接触原始纸质档案的环节和可能。同时,提高决策透明度,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异常提拔”的干部要重点监控。还要斩断思想的藩篱,让干部不敢造假,也不愿造假,留下求真务实的“真君子”,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朱昔群

  作者系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

中国法纪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